谁敢信?它在唐代,居然是缓解容貌焦虑的美容界全能高手
来源:正观新闻 日期:2025/3/26 21:18:16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谁敢信?它在唐代,居然是缓解容貌焦虑的美容界全能高手在一千多年以前的唐代,如果猪肉一再涨价,最受伤的却不是CPI,更不是爱吃红烧肉的食客,而是广大爱美人士——化妆店老板气得直哭,颜控们痛斥世道不公,连带着整个美容行业都得抖三抖。这是为什么呢?
猪:没有我,这些美容方得散
唐人崇尚肤白貌美,这是从魏晋时期就流传下来的传统。为了变美,各种妙方层出不穷,其中就包括一位老朋友——猪。对于唐代人,尤其是士子、官吏和贵妇等有头有脸的人物来说,不是猪肉吃不起,而是美容更有性价比。一头简简单单的猪,在唐代人手里不仅能变成美味佳肴,更是各种美容良方的座上宾。
皮肤暗沉,黑斑丛生?能治!
皮肤粗糙,嘴唇开裂?能治!
青春期爆痘,背上生疮?也能治!
能治,都能治!一纸千金方,造福万万家,猪蹄、猪脂、猪脏……统统摇身一变,成了缓解容貌焦虑的好帮手。无论是什么样的难题,都能在它们身上找到答案。
在《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记载了许多以猪蹄为原料的美容面药。例如“猪蹄汤(洗手面令光润方)”,外用可以让皮肤变得光滑:
“猪蹄一具,桑白皮、芎?、萎蕤、白芷、白茯苓各三两,商陆(一作当归)、白术各二两,右八味?咀(中医用语。用口将药物咬碎),以水三斗煎猪蹄及药,取一斗,去滓,每温一盏洗手面,大佳。”
简单来说,就是将猪蹄和各类药材一起煎煮,再将成品保存好,每当需要洗手洗脸的时候就热一盏,长期使用可以使皮肤光洁透亮。现代医学也证明,猪蹄中含有大量胶原蛋白,可以使皮肤吹弹可破,光滑细腻,可见古人的聪慧,早早地将猪蹄应用于美容事业。除此之外,《千金翼方》中还有大量与猪有关的美容方,不仅能改善皮肤,还能治疗各种皮肤病,“永远十八岁”将不再是梦想!
皮屑乱飞?试试“猪蹄浆”,用猪蹄和清浆水一起熬煮,没有药方比它们更懂如何去死皮!
年纪来了皱纹丛生?将猪胰、生猪脂肪、茯苓、冬瓜仁等药材按配方处理,晾干后制成面膏,不但可以杀灭皱纹,还能美白祛斑,还你一张白净秀气的面皮。
手上留下黑印,洗不掉怎么办?现有高品质澡豆方,造福广大洁癖人士。先将“猪胰和面曝令干”,再加入捣碎的白术、桂心、丁香等二十种药材,和以二十升白豆屑,每天抹一抹,脏污告别我。
孩子进入青春期,满脸痘痘消不掉怎么办?是时候治一治“年少气盛面生疱疮”了!将胡粉、水银和猪膏一起研磨,磨至水银消散后夜用,早起时擦掉,如此重复多日,可以治疗青春痘和水痘。
手上长冻疮,鲜血哗哗流?将猪胰放在热酒中搓洗,可以治疗手足皲裂,缓解流血疼痛。如果毒疮长在背上呢?可用的药方就更多了,猪皮、猪脂、猪膏等药材都能派上用场。
除了这些常见的病症和药方,《千金翼方》中甚至还有专门为难产妇人和产后抑郁症患者提精气神的药方。无论是美白护肤、祛痘祛疤还是治疗恶疮,这些药方的用料包括但不限于猪蹄、猪内脏、猪乳、猪脂肪等,用药对象从儿童到老人,从产前到产后,适用范围极广。
唐人王焘所作的《外台秘要》中也将美容方单列为一卷,在各种方子中,猪脂、猪膏、猪蹄等都是不可或缺的,将它们与其他药材按照配方处理,可以达到美白祛斑、提亮气色、减少头皮屑、防治秃顶、防治头发干枯发黄等效果。许多困扰现代人的问题,都可以在古人的智慧中找到解决办法。
此外,《外台秘要》中也载有大量治疗皮肤病的药方。例如“莽草膏方”,取莽草、芎?、当归、踯躅、猪脂(二斤)等十四味药材,和猪肪合煎,外敷后可以治疗背上恶疮流脓。根据书中记载,在腊月用四斤猪脂,煎大鼠一枚,每日在瘢痕处涂抹四五次,可以达到速效祛疤的效果;用猪膏、丹砂、雄黄等药物外敷,能去除疥癣和恶疮,治疗皮肤病……这些药方与《千金翼方》中的药方不乏互通之处,可以互相印证。
当然,其他如羊脂、羊乳、牛脂、鹅脂、鸡子等也都是美白方的原料,但出场频率远远比不上猪蹄猪脂猪膏。可以说,猪可能不是唐人餐桌上的常客,但一定是唐代美白产品的“全明星”。
辛辛苦苦干一年,年终奖就发这个?
唐代国力强盛,物阜民丰,远超前代的生产力让人们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外,还有更多的精力和资源做其他事情,提升生活质量。但唐人注重仪容仪表,偏爱香膏、口脂等化妆品,不仅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也是上行下效的结果。《新唐书》“中尚署”条目中记载:
“腊日,献口脂。”
对于“献口脂”,《明词话全编》的解释是“腊日献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其中不排除演绎的成分,但在唐代,天子在腊日赐下口脂确有其事。
腊月是辞旧迎新之时,举国上下都忙着备年货,如果能在此时收到天子的赏赐,无疑是一份殊荣。在腊月这一天,天子会赐下一份特殊的年终奖——护肤品、衣物和香囊,嫔妃、北门学士、西北兵士及部分大臣家眷都在受赏之列。
北门学士是天子近臣,如果一个个都素面朝天、口鼻开裂,是对天子眼睛和心灵的双重荼毒。与其内耗自己,不如辛苦大臣。因此,这份赏赐也有敦促之意,希望臣子们都能做好形象管理,共建健康美好的办公环境。
收到赏赐后,做臣子的当然也要有所表示,纷纷上表谢恩。于是,就出现了《腊日谢恩赐口蜡状》《谢敕书赐腊日口脂等表》等一大堆题目相似、内容雷同、言辞恭敬的谢表。可见在唐代,御赐化妆品是一个很寻常的行为。
既能看到打扮精致的朝臣,又能收到感谢与吹捧,皇上此举实在是“双赢”。
而对于远在西北的兵士来说,这份赏赐的安抚意味更浓。打通西域商道后,唐代驻军西北逐渐成为常态,要想维持丝绸之路的畅通,必须先稳定西北军心。西北多风沙,如利刃般在脸上胡乱拍打,再加上昼夜温差大和瘴气侵扰,许多将士都有皮肤干裂生疮的症状。且不论天子赐下的护肤品有多少,够不够全军将士使用,这份赏赐至少传达了一个信息:天子知道你们过得不容易,国家也没有忘记将士们的付出。
得到朝廷的赏赐后,浮动的军心有所平复,很多士兵们也不再闹着要回家过年。天子松了一口气,边疆安定,可以放心过一个好年了。
有了天子带头垂范,爱美之风迅速席卷整个大唐,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对于那些有身份地位的人来说,如果出门不抹面脂口脂,就像是没有洗脸一样,浑身不自在。《外台秘要方》《美容方》等典籍中都记载了口脂的多种配方,分类细致,可见口脂在唐人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此外,唐代都城位于北方,冬日天寒地冻,夏日则干燥多风沙,皮肤皲裂粗糙是常事。有了面脂和口脂保驾护航,即使人们在大风天气出门,也能使皮肤保持细腻光滑。这么看来,年终奖发护肤品……似乎也不太亏?
另一个问题来了,除了猪脂、猪膏、猪蹄这些可入药的部位,猪身上的其他部位去哪里了呢?
肚子里?NONONO!
想吃猪肉?老祖宗:不,你不想
在唐代,猪肉并不是一道受欢迎的食材——尤其是猪的内脏。在士人眼中,猪的饲养过程并不洁净,因此,猪内脏,尤其是猪的肠胃更是不洁之物。这并非唐代士子的一家之言,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类似的观点。
《礼记》中有“君子不食圂腴”的说法,《周礼》中将“圂”写作“豢”,指的是圈养的猪狗等牲畜,“圂腴”就是猪狗的内脏。那么,是不是所有牲畜的内脏都不能吃呢?清代学者孙希旦认为,牛羊内脏并不在“圂腴”之列,因为牛羊吃草木果实,而猪狗和人类一样吃谷米,因此牛羊的内脏更加洁净,可以食用。前人的菜谱也证实了这一观点。例如唐人有一道菜叫“格食”,就是用羊肉和羊内脏作为原料,辅以豆苗等配菜,这道菜在士人中广受欢迎,多次出现在士子宴会的菜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