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如何普及中华文化与艺术已经成为一个课题
制作理念
艺术课件
作为上海重要的美术文化机构之一,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一直致力于创新艺术教育传播方式,让广大观众通过更通俗易懂的内容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艺术。
随着网络及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借助这些新技术进行学习,线上教育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既有丰富权威的内容资料,又有趣味的人机交互,能够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学习中华文化。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围绕藏品资源,从“作者、技法、流派”不同角度切入,针对不同年龄观众需求,设计制作系列专题课件,结合每期主题策划内容,设计视觉元素与交互模块,以满足不同平台的应用需求,为大家带来有趣生动的艺术科普内容。
【国画中的水彩画法】
线上课堂
与大家分享海上画派产生的原因
与中西画法融合的历史必然
本期解析晚清海上画派发源的历史与社会环境
让观众更好理解国画与水彩画融合的原因
通过海派四大家的技法、生平简介
着重介绍任伯年水彩画、中国画融合技法由来
并从材料、媒介、技法等多方面
阐述水彩画和中国画融合的必然性
1
海上画派?
知识点1:海派无派,雅俗共赏
海上画派诞生于上世纪19世纪中后叶。当时的上海是中西方文明的交融点,各地画坛高手云集,画家之多为全国之冠。这些画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大胆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破格创新,流派自由,并形成了一股艺术潮流,形成雅俗共赏的新画风,同时加进了新兴时代的商业性的市民趣味。
海派画家群是中国古典绘画向现代绘画过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海派名家程十发曾说:“海派无派”,此话反映了海派的真实状况。
任伯年的绘画兼工带写,雅俗共赏;虚谷的动物虚实相间、情趣动人;蒲华的绘画笔意奔放、风韵清隽;吴昌硕的花卉以书入画、气势雄强……海派画家创作自由,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具特色。
2
商业性较强的海派 ?
知识点2:开放多元, 适应时代风气
吴昌硕与巨商王一亭
海派艺术能有突破性的发展,与当时的市场追捧关系密切。海派画家从诞生至新中国成立之前,大多都是靠卖画为生,许多老一辈画家的作品很早就在市场上流通。
社会被崇商的风气笼罩,商人阶层的赞助让画家走上绘画商品化的道路,使得许多人成为真正以画为业的职业画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张大千、吴昌硕、吴湖帆、冯超然、溥儒、陶冷月的画价飙高,动辄用黄金计。
海上画派因其商业性备受争议,却也以其开放、包容、多元的特性适应了时代风气的需要,影响了那个时代的全国画家。
3
谁是海上四杰??
知识点4:虚谷、任伯年、吴昌硕、蒲华
“海上画派”的主要画家,也被称为“清末海派四杰”,即虚谷、任伯年、吴昌硕和蒲华。四位画家擅长不同,各有特色,用作品印证了“海派无派”。
「吴昌硕」诗、书、画、印无一不精,大写意花卉笔力沉雄,力能扛鼎,色彩浓丽,水墨淋漓,在日本颇有影响,国内学者甚众,遍及大江南北。吴氏篆刻熔铸秦汉,自创新貌,流风历久未衰,沙孟海、陈师曾、潘天寿、陈半丁、王个簃等均出其门下。
「虚谷」的绘画是在现代城市文明和传统相激荡中而产生的“新逸品”,其顿挫行笔,生涩古朴,冷逸虚静,大块灰色调中充盈俊雅高洁、冷香清逸的意趣。
「蒲华」以一介平民步入画坛,历经坎坷,自强不息,作品墨花淋漓,幻化无穷,造化取气,纯任天然。仅凭墨竹就足可跻身大师行列,有“蒲竹”之誉。
「任伯年」是全才型的天才画家,所作情趣相谐,雅俗共赏,尤以人物画最为胜场,对后世影响极大。
任伯年的绘画发轫于民间艺术,他重视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吸收了西画的速写与水彩技巧、形成自己丰姿多采、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丰富了中国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