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对传统汽修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据天眼查数据,东莞近三年注销停业的传统汽车维修店已近四百家。不可否认,传统汽修店正面临着“不转型即被淘汰”的艰难抉择。
然而,记者走访发现,技术授权壁垒、技术迭代迅速、技工资质欠缺等问题是限制传统(燃油车)汽修店转型的主要障碍。但同时,仍有不少传统汽修店积极求变,转向新能源维修领域,试图在行业变革中实现“弯道超车”,抢占新的市场先机。
面对能源和汽车行业格局的深刻变化,汽修行业转型已成必然趋势。东莞市业内人士及技工院校专家表示,需从提升技能、优化营销、强化政策支持三方面发力破局,推动传统汽修行业的转型升级,助力其在新能源汽车时代开辟新的生存与发展空间。燃油车汽修店面临生存挑战
“六年前换了电车,只需偶尔保养空调、补漆美容,省心多了。”3月28日,在东莞佳航新能源专修店内,冯先生正在等候维修技师给“爱车”进行健康检测。相比之下,油车车主张先生则诉苦道:“油车得定期换机油,还得频繁检查、保养维修,除了花钱,还得搭进去不少时间。我之前常去的那家汽修店都倒闭了,现在还得重新找地方修车。”
车主们的这些经历,反映出新能源汽车时代维修市场的微妙变化。以东莞为例,截至2025年2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增至约32万辆。汽车行业格局的变革,预示着汽修行业的转型已成必然趋势。据天眼查数据,近三年间,东莞有近四百家传统汽车维修厂注销停业,传统汽修店正面临严峻的生存挑战。25日上午,记者来到莞城街道的一家汽车美容维修店。该店老板告诉记者,她经营了17年的老店,近几年生意下滑趋势明显,不得不缩减员工规模来维持生计,“我们现在的行业现状,就是十家店有七家倒闭。”同样,素有“万江汽修一条街”的金龙街如今的燃油车汽修生意急转直下,“好几家店都倒闭了”。
金龙街上的福铭名车汽修的严氏兄弟俩已在街上开了19年。“前些年生意好的时候,收入可观,我们还开了一家分店。近几年新能源车增多,生意越发不景气,分店也在2023年倒闭了。”严先生苦笑着说,目前该店主要依靠油车老客户,但这部分顾客因更换了新能源车,流失速度正在加快。当然,这部分老顾客也有上门询问相关服务,不过目前该店只能为新能源车提供换刹车片、补漆、美容等外围服务。同样,在金龙街上从事汽配服务的威顺蓄电池店店主也表示,汽车行业变革也冲击着汽配行业,现在前来店内采购油车配件的客户大幅减少了。
当然,近年来部分知名连锁汽修品牌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莞城可园路京东养车门店店员坦言,当前门店新能源车业务占比不足10%,多数车主仅选择洗车服务,少数车主咨询维修保养业务。“我们主要靠品牌规模优势勉强维持,但新能源车维修技术储备明显不足。”
三重壁垒阻碍行业升级
新能源汽车浪潮下,传统燃油车汽修店面临生死转型。记者走访东莞莞城、万江等镇街发现,技术授权壁垒、技术迭代加速与技工资质缺口三大难题,正将传统汽修店困在转型的“十字路口”。
首当其冲就是技术垄断。“新能源车三电系统权限设置极高,我们根本无权处理核心部件。”莞城汽修店严老板道出行业困境。“当前新能源车维修市场已形成4S店垄断格局。”中德技工学校骨干老师杨祥凤指出,连更换手刹片都需要通过品牌专属系统释放电子手刹,没有授权根本无从下手。更严苛的是,部分车企实行“终身质保”政策,非指定维修点保养即丧失质保资格,直接切断转型门店的客源。
其次,新能源汽车迭代加速标准混乱。杨祥凤坦言:“不同品牌电路图不统一,甚至小到充电枪的接口都明显不一。”这导致转型后汽修成本剧增。以电池为例,东莞本地电池维修定价混乱,“同一项目报价两百元到几千元不等”。种种原因,导致传统汽修店宁愿选择观望,也不轻易冒风险转型。
技工人才成为制约转型的另一重要原因。杨祥凤也是广东省技工院校汽车维修工考评员。据他介绍,新能源汽车维修须持低压电工证,但传统汽修店的技师多无此资质。因为汽修店自行培养一名合格的新能源技师成本高昂,多数门店选择“等靠要”,不愿自主培养技术人才。这种“挖人替代培养”的思维,进一步加剧了行业人才荒。
转型先锋突围新能源赛道
面对行业巨变,东莞已涌现一批转型先锋,试图在行业变局中实现“弯道超车”。
25日下午,记者来到莞铭满意新能源汽车维修站,五辆新能源货车正在接受服务。除门口单独的充电桩和洗车服务外,里面还设有油车专用和新能源汽车的专用车位。技工师傅正在新能源货车前忙碌着。
该维修站老板黄先生是2019年进入新能源汽车维修行业。6年来,他通过与厂商合作获取多家品牌授权,高薪引进持证电工填补人才缺口,同时拓展二手车销售、租赁等衍生业务,率先突破4S店的技术“封锁”。“面对4S店‘脱保’政策限制客源,我们早转型早占位。”黄先生开启“二手车销售+修车”的运营模式,将二手车的售后服务、洗车、保养等业务实现服务闭环。“晚转不如早转,等客户流失再入场就晚了。”黄先生认为,转型需要投入,也需要取舍,技术与服务是立足之本。
中德技工学校工匠部部长莫怡柳告诉记者,目前,新能源方向师资团队由4名教师组成,其中1名为高级技师(国家一级技师),其余3名为二级技师。课程兼顾智能化和新能源化两大方向,涵盖电能与三电系统等新能源知识、芯片和AI应用等智能化技术及计算机相关课程。分为以实操为主的技能班和以参加“技能高考”为目标的升学班,学生共计70余人。
记者该校宽敞明亮的汽修实训中心看到,该中心配备有实训台、实训车辆以及各类器械。“我们目前主要将比亚迪新能源车型等作为实训车辆,接下来还会与各大车企合作,获得授权,靶向解决新能源汽修人才缺口。”莫怡柳如是说。
在中德技工学校汽修实训中心,学生小胡是2024年首批新能源方向学生。目前在学习驱动电机与高压控制,空调系统的维修,电子系统控制等专业课程,同时也学习传统汽修相关的洗车保养、拆刹车片、火花塞等基础性课程。曾同学表示,未来开新能源汽车的人会越来越多,学习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后,不论是自己经营汽修店,还是去汽修店工作都是很好的选择。
文、图、视频 | 记者 秦小辉 实习生 陈绮 韩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