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邓剑云 钛媒体
▎美国家电从曾经的全球霸主,到今天靠加征关税苦撑制造业,这场“衰落史”比你想象的还要彻底。
作者|邓剑云
编辑|钟毅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在今天谈论全球家电产业时,很少有人会将“美国制造”与它画上等号。
说起来似乎有些讽刺,在现代家电产业诞生之初,美国曾是世界中心。从最早发明家用电冰箱、电动洗衣机,到吸尘器和微波炉的率先普及,再到美国的家电产品通过广告、媒体、影视等内容输出,逐渐成为被全球消费者认可的“现代生活方式”标志。
根据美国能源部的数据,1950年,美国家庭中电冰箱的普及率就超过80%,而洗衣机和吸尘器的普及率也在70%以上。与此同时,GE、惠而浦、Maytag、胡佛(Hoover)等品牌在早期的全球市场也享有很高知名度。在欧洲、亚洲也有着广泛的技术授权与市场存在,美国家电产品的外销额在20世纪60年代一度占据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份额。
但在短短几十年间,美国逐步失去了在这一产业中的主导权。如今,从品牌、产量、出口,到关键技术、产业链深度,几乎所有家电核心指标的全球第一,都已属于中国。
为了加速产业回流,4月初,美国政府再次宣布对多个贸易伙伴加征10%及以上的“对等关税”,希望借此刺激“美国制造”的回归。笔者认为,面对已经缺失的供应链体系、技术根基与产业集群,这种做法更像是一种象征姿态,而非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方案。
谁能想到,一个曾经定义全球家电标准的国家,如今却试图靠提高关税维持本土制造的尊严,这一转变,既是全球产业分工变化的结果,也映射出美国制造业衰退背后更深层的结构性失能。
美国如何成为家电工业的起点?
20世纪初,随着美国社会的电气化进程,家用电器逐渐走入普通家庭,并开始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这一时期,诸多创新产品相继问世,成为现代家电产业的奠基石。1911年,通用电气公司(GE)推出了全球首款家用电冰箱原型机,让制冷技术在家庭中的应用迈出了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