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产业带迷失于直播电商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日期:2025/4/2 16:48:05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服装产业带迷失于直播电商撰文|侯燕婷
编辑|翟文婷
「许多女装商家都在退出这个行业。」沙河服装批发市场的工厂卖家老贺告诉新莓 daybreak。
他有自营工厂,做了10年的女装电商,眼看着生意越来越难做。2024年,各大电商平台的低价竞争加剧,服装电商陷入了低利润率、高退货率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些问题并不新颖,但对于从业者来说,只要没找到解法,就始终困于其中。而且到了2025年,形势似乎也并未好转。
3月,Forever 21申请破产保护。除非找到买家,否则这个快时尚品牌将在5月1日前关闭其在美国的所有354家门店。2021年,Forever 21 曾第三次重返中国市场,在拼多多、唯品会等平台运营,并未掀起水花,官方微信号于2024年10月停更。
而就在一个月后的2024年11月,「中国女装第一股」拉夏贝尔也宣布退市,告别十年资本长路,走向破产清算的穷途。
拥有线下门店重资产的品牌陷入困境,线上网红女装店也难逃厄运。
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已经有超过40家线上女装店宣布闭店或不再上新。「少女凯拉」爆雷后,拖欠了广州沙河服装批发市场的数百位供应商约3500万元货款。
长期以来在纺织服装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中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服装产业基地——广州服装产业带,这里的服装厂、电商卖家、带货主播等,不断地适应从传统电商、跨境电商再到直播电商的行业转变历程。
乘风破浪没有帮助他们勇立潮头,却掉进事关生死的恶性循环。
服装产业带艰难转型
去年,阿文从杭州回到广州,在广州番禺区南村投资了一个直播基地,开始做服装直播电商。距离直播基地几公里,就是他们家人开设超过20年的一家服装厂。
阿文回乡的目的,除了直播销售自有工厂的服装,他还跟东莞等地的服装厂合作,以发掘更多适合直播电商的产品。
此前,阿文自家的服装厂,拥有自主品牌,一度在全国有几百家经销门店,产品客单价达一两千元,每年销售额能做到两三亿元。
阿文跟新莓daybreak谈起辉煌往事,掩饰不住的骄傲,「我们的品牌在2000年左右就很受欢迎,生产的是当年TVB港剧流行的职场装,品质和工艺很讲究,价格又比奢侈品便宜,走的是『大牌平替』的路线。」
然而,最近几年线下生意大幅缩减,如今只剩下十几家门店,销售渠道受阻,库存积压太多,不得不转向电商。
事实上,去年阿文花了大半年时间「教育」亲人,劝服他们转型电商,尤其是从市场需求和电商场景出发,调整工厂生产模式,生产适合直播电商的服装。
他的理由很简单,奢侈品大牌如Burberry、Gucci的衣服都在山姆这类仓储型超市「搓堆卖」,再坚持去销售昂贵的服装明显不符合趋势了,「我也不主张卖几十元那种低质低价的产品,但在电商时代,两三百元就已经够高了。」
初期,他打算在直播间里「清库存」,之后再开发适合电商平台的产品。
一开始,他尝试了抖音电商,但效果不佳,一来依赖流量投放,没有广告投放,直播间就没有流量;二来退货率高,难以持续。如今,他主攻微信视频号,直播间已经销售出几万件库存。
阿文也同步着力推动工厂改革,例如要开发适合电商场景的性价比服饰,就得在材料、质量、人效等多方面控制成本,并让工厂、工人培养出「小单快反」的能力,跟上电商的步伐。「按照这个形势,今年(服装厂)还要倒闭一批……有核心竞争力,及时求变的工厂,才能活下来,剩者为王。」
对于长期以来做传统线下生意的工厂来说,不仅产品研发理念很难契合电商定位,生产速度也难以跟上电商节奏,尤其直播电商,快速打版、快速返单才能保住爆款的生命周期。
很多广州服装厂的老板发现,传统贸易一个季度只要生产几款产品,如今供给电商订单,一个月就要生产数十上百款新品,流水线的转变是颠覆式的。
然而,积极拥抱电商的服装厂,也不一定能够活到黎明前。
广州海珠区一家直播电商公司的老板林涛告诉新莓daybreak,「工厂更可能死在『爆款』上。」他指出,不少工厂为了拿下直播间的订单,主动提出接收退货,而服装行业账期长,最终可能都由工厂承担亏损。
举例而言,一家做牛仔服装的工厂,一款产品在淡季爆了,商家卖出10万单,要求工厂按照产能生产。而淡季产能低,等工厂终于交出5万单,却可能迎来3万单退货,「如果商家没有提前给工厂货款,这些退货就会拖垮工厂。」羽绒服是重灾区,退货率可以达到95%。
无论是线下还是线上,库存控制都关乎工厂的生死。而在电商场景里,高退货率进一步导致库存积压,同时严重影响了生产端的工厂、销售端的电商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