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PHBS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收录于合集#PHBS悦读 15 个 #《海闻浅论》 2 个
日前,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教授的著作《海闻浅论:教育卷》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他对高等教育,特别是商学教育的独特思考,以及对青年学子成长的热忱勉励。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教授为本书作序,以下为序言全文。
翻看海闻的这本文集,勾起了我的很多回忆。我认识海闻二十多年了。1999年11月,我回到我的母校北京大学担任校长,海闻已作为常务副主任在主持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工作。我到中心调研,参观了他们正在扩建的朗润园和万众楼,这个充满活力、别具特色的教学科研单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位于朗润园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2008年改名为国家发展研究院)。
2002年,海闻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助理。2005年,学校决定派时任副校长的海闻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工作,主持北大在深圳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当时深研院初建不久,校园偏僻,设施不全,师资缺乏,百事待兴。面对很多挑战,海闻临危受命,毫不犹豫地接过担子,正如他在后来的《离职抒怀》中所说,“担任深研院院长,不是一份工作,我不需要从北京到深圳来找一份工作;也不是一个职位,我也不需要一个院长的头衔。我之所以抛家舍业南下深圳,是为了一个理想,一份事业。”“为了学生,为了北大,为了深圳,为了国家!”
▲ 担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期间,海闻教授为北大在深圳的教学科研发展探索出办学方针和培养目标 。
二十多年来,我见证了海闻在教育事业上的数次探索和创新:从未名湖畔,到南海之滨,再到英国牛津,海闻不计得失、别家离舍干成了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业,让人肃然起敬。
本书是他这些年办学思想的一个汇总。阅后我觉得,书中至少有以下三点值得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参与者借鉴。
第一
强调“国际化”
2001年1月,北京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创办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协议书》。决定去深圳办学时,作为校长,我当时的设想是希望北大可以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拥有更大的自由和空间来进行更多教育改革的尝试,走出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的道路。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我都坚定地认为,中国要成为在世界上真正有影响力的强国,必须有一流的高等教育。也只有在一个开放、国际化的环境中,才可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宽广视野的学者、科学家,培养出大批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人才。“国际化”是高校要走的路子,尤其像北大这样的高校,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别无他路。
作为深研院院长,海闻明确提出了要把北大深研院建成“北京大学坐落在深圳的世界一流国际化校区”的目标。他认为,世界一流的具体表现就是“全世界一流的学者愿意来任教,全世界一流的学生愿意来求学”,并把他的理念付诸实践,在深圳一干就是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