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珊瑚礁》 | 公益融合课堂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日期:2025/3/24 14:56:34 浏览次数: 我要收藏
《美丽的珊瑚礁》 | 公益融合课堂2020年底,每日商报发起并举办“孤独症绘画公益课堂”,为这类特殊学生打造一个免费优质的学习平台。
2024年起,课堂升级为融合课堂,成为普特融合的公益平台。培智学校的学生和普通小学的学生共上一节课,在互动中认识新朋友,包容不同,学习共情,与自己不同的人相处,并激发彼此的长处。
3月23日,每日商报孤独症绘画公益融合课堂再度启程,培智学校学生与商报小记者共同参与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马克笔绘画课《美丽的珊瑚礁》。
本节课聚焦海洋生态主题,通过珊瑚礁的缤纷世界引导同学们感知生命的多样与共生。老师用一个妙趣横生的小游戏引入课堂,引导同学们用肢体比出天气的变化。
同学们立刻兴奋起来,许福林举起小手围成一个圈来模拟阳光,徐明哲挥舞双臂模仿大雨。
“就像天气变幻莫测,珊瑚礁的世界也充满奇迹”,老师接着通过介绍海底相伴而生的小动物们,带他们“潜入”珊瑚礁的生态世界。
课程中,老师分享了一个故事:一只章鱼被放入拧紧瓶盖的矿泉水瓶后,竟用触手顶开瓶盖,从容“越狱”。
同学们瞪大眼睛发出惊叹,王燕萍同学当即提笔,画出这位聪明的“学霸章鱼”朋友:圆润的青色头颅如同被海水打磨过的玉石,浅蓝色触角舒展如飘带。
它慵懒地蜷在一丛土黄色的珊瑚旁,几条彩色小鱼从缝隙间探头张望,珊瑚旁还飘着一只紫红相衬的水母。
为了引导同学们更准确地画出动物之间的位置关系,老师示范了“远大近小”“颜色深浅”等绘画技巧。远处的鱼群尺寸小、颜色浅,近处的珊瑚颜色深、尺寸大,层次感跃然纸上。
小记者沈煜泽和钱唐汐瑶心领神会。
在沈煜泽的画作中,湛蓝海水下,一群形态各异的金鱼若隐若现地游弋在水草之上,而一只蓝色勇猛的大鲸鱼则跃居画面前端,庞大的身躯“压”住了小鱼和虾米,构图热闹而不杂乱。
在钱唐汐瑶笔下,一群小鱼排列着整齐的队伍从珊瑚出发,远处是大海龟和魔鬼鱼朦胧的身影,好似正在开一场“海洋运动会”。
当其他同学醉心于描绘深海奇景时,刘欣芸却执着地为海底世界“造太阳”。
“我希望小鱼也能感受到温暖的阳光。” 她自豪地展示她的《爱心海鱼天空》,橙红色的太阳悬在深蓝海底。
课程尾声,同学们将作品贴在白板上。有的同学用色彩表达热情,有的用线条传递细腻,更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创意组合。
珊瑚礁因多样生物而绚丽,课堂也因不同的你我而多彩。
“点亮银河”公益融合课堂
“来自星星的孩子”是社会赋予孤独症等心智障碍青少年群体的标签,如果把整个社会比作“银河”,他们是“星星”,那么我们也是其中一颗“星星”。
这些孩子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发光”。我们去走近他们、了解他们、帮助他们、陪伴他们,也是在“发光”。当每个人都在“变成更好的自己”,那么这个“社会银河”就被点亮,就会绚烂。
这就是本公益项目的意义,让自己更好,让他人更好,让社会变得更好。
实习生:邵璟萱 张海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