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校园成效的基础上,又实施了杂技文化‘驻校园’工程,推动校园杂技文化的常态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梁雪营说。
文艺是最好的交流方式。技术优势奠定中国杂技的领先地位,传承模式的拓宽则让杂技技艺走出吴桥、走向世界。
在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副校长王洋的手机里,保存着一条英文信息,翻译成中文是:“非常感谢您帮助塞拉利昂杂技学校,像一位父亲帮助孩子站起来。这所学校使杂技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体育项目之一,我考虑让塞拉利昂的学生参加今后的培训……”
信息是曾在吴桥杂技艺术学校学习过的非洲学员安娜发来的。她将在中国学到的杂技带回故乡,开办了塞拉利昂第一所杂技学校,让更多非洲学生有机会学习中国杂技。
近年来,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承担了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交办的外籍杂技人才培养任务,搭建起对外交往的友谊桥梁。自2002年招收第一批非洲留学生开始,学校已为30多个国家培养杂技留学生700余人。吴桥杂技成为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新使者。
杂技的开放与包容,是其延续千年的密码。当转碟技艺映照着孩子们的笑脸,当传统技艺走向异国他乡,吴桥杂技正以最鲜活的方式,书写着非遗传承的时代画卷。
跨界破圈
打造全新业态
精彩的猴戏表演,震撼的硬气功展示,欢快的唢呐吹奏,妙趣横生的江湖“卖口”……3月1日,周六,吴桥杂技大世界江湖文化城内游客熙熙攘攘。每个杂技表演点都挤满了观众,叫好声和掌声交织在一起。
在“吹破天”剧场内,人送绰号“吹破天”的杂技艺人何树森吹着唢呐、头顶暖壶,用嘴吹完唢呐又用鼻子吹,之后还能吹茶壶。一系列出人意料的神奇“操作”,让演出现场高潮迭起。
“过去,杂技艺人走街串巷、撂地演出,我们也曾到各地‘走穴’。自从入驻江湖文化城,传统杂技终于有稳定的展示平台了!”何树森告诉记者。
作为杂技大世界的主体部分,江湖文化城没有“高大上”的舞台,而是以古色古香的城墙和建筑,营造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
江湖文化城整合吴桥传统杂技资源,再现了当年老北京天桥、上海大世界、南京夫子庙等民俗集散地的特色表演和文化景观,让游客置身其中,犹如穿越到那个时代。“我们以各种撂地演出为主,传统杂技项目技艺精湛、贴近生活,展示的是吴桥杂技的特色和根脉。”吴桥杂技大世界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平介绍。
颇具现代感的江湖大剧院里,古老的杂技和现代舞台正完美结合,焕发新生。
3月1日下午3时,江湖大剧院内,一场《江湖·秀》正在上演:几十米高的架子上,杂技演员安静伫立。随着聚光灯照射在舞台上,音乐响起,演员们开始在空中翻转、接力、跳跃,每个动作都扣人心弦。此时,1500多位观众看得目不转睛,近乎忘我。
11-2.jpg
2023年10月25日,中国沧州杂技团、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沧州职业技术学院演员们表演《龙跃神州——中幡》 河北日报资料图
杂技剧《江湖·秀》是一部融合传统杂技技艺与现代舞台科技的视听盛宴,通过创新编排与高科技设备的加持,将吴桥杂技的“惊险奇绝”与艺术美学推向全新高度。
“江湖大剧院的舞台可升降、旋转、倾斜、移动,LED大屏也可前后、左右、上下移动和开合。”徐平介绍,剧院先进的声光电系统,可以打造出浩瀚宇宙、运河盛景、狂风巨浪等极具沉浸感的视听空间,实现时空的快速切换与氛围的瞬间转换。此外,剧院采用环绕立体声音响系统,将传统锣鼓与现代电子音乐融合,既保留了撂地卖艺的市井烟火气,又赋予表演恢宏的史诗感。
“杂技演员几乎每周都要学习新节目,让杂技技巧和舞台效果更贴合,令观众耳目一新。”徐平表示,江湖大剧院节假日的演出排期更是满满当当,甚至一票难求。
“杂技+舞台剧”实现了从“技”到“艺”的跨界融合。新技术新表演,让古老杂技艺术在舞台剧中重焕生机,而舞台剧的叙事节奏与角色塑造,也因杂技元素的融入变得灵动鲜活。二者相互赋能,构建起别具一格的舞台景观。
随着“杂技+文旅”“杂技+研学”“杂技+制造”等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吴桥杂技呈现出更多新奇酷炫的产业新姿。演出市场和消费市场的良性互动,带动了杂技道具产业的蓬勃发展。
3月5日,吴桥县丰耀杂技魔术道具有限公司车间内,数控机床的嗡嗡声与金属碰撞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生产线上,一组蹬缸正进行最后的激光雕刻,缸体表面浮现出大运河波纹与杂技演员腾空的剪影。
“过去,杂技艺人为了方便,将身边的生产生活用具作为演出道具。近年来,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升,对杂技道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生产的定制化杂技道具,可以让演员练习起来更轻松,表演更具美感和表现力。”丰耀公司负责人周文明说。
周文明将机械模块化设计理念引入杂技道具制造,在道具上加设小机关增加稳定性,使得高椅表演节目突破了18把椅子的高度;针对飞技表演项目,在道具上安装可控无级调速装置,可让演员在空中匀速飞行……这些创新,将科技和杂技表演融合,促使这项技艺“更上一层楼”。
如今,吴桥县有9家杂技衍生品开发制作企业。其中,丰耀公司的产品不但占据国内市场90%份额,更远销俄罗斯、美国、巴基斯坦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企业销售额超过400万元。
从运河畔的草根艺术到享誉世界的非遗文化名片,吴桥杂技的演变史,正是中华文明韧性生长的微观镜像。与时代同行的吴桥杂技,必将不断谱写新的篇章。(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