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丽江现代花卉产业园,同现场村民和技术人员亲切交流,向他们询问花卉品种、市场销路、收入等情况。当地村民告诉总书记,在这里工作,现在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旺季可达7000多元,“种花这个工作干得特别开心”。习近平总书记高兴地说,你们这个事业搞得很兴旺,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祝你们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
这一声温暖的祝福,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人民的深切关怀。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云南人被鲜花簇拥的美好生活。
一
以花为信,传递四季盛景
“山色四时环翠屏,喷出清流灌稻畦,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这首诗展现了云南独特的地理和生态环境。
明代旅行家、探险家徐霞客一生钟爱云南,称赞云南“桃花流水,不出人间,云影苔痕,自成岁月”。
是的,云南是一片花的海洋。
保泸高速怒江大桥旁木棉花开。通讯员 罗金合 摄
春分,当太阳行至赤道上空,春风打翻大自然的调色盘,抖开云岭七彩霓裳。红河个旧加级寨,万亩梨花似雪,铺满山谷村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沿岸,木棉红透江岸;罗平油菜花田,金黄漫过喀斯特峰林。
昆明蓝花楹大道花开成海。云新闻记者 胡妤雅 摄
夏日,当昆明的蓝花楹肆意盛放,一城梦幻紫韵蔓延开来,增添无数浪漫色彩。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鸡蛋花绽出金黄,香气四溢;普洱的凤凰花红得似火,在绿叶间肆意燃烧,奏响夏日旋律。
文山市平坝镇平地村万寿菊花海。云新闻记者 王世涵 摄
深秋,迪庆的格桑花随风轻摆,像是高原上的精灵,以最简单的姿态展现着生命的顽强与美丽。而文山坝子的万寿菊,除了染金田埂,还吸引了蜜蜂和蝴蝶在花间翩翩起舞,它们忙碌的身影与金黄的菊海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秋日画卷。
大理南涧无量山樱花谷。通讯员 适志宏 自海斌 摄
冬至,无量山的冬樱谷更是如梦似幻,成片的樱花树在茶田间绽放,粉嫩的花朵与翠绿的茶树交织出一幅幅动人的画卷;玉龙雪山脚下,高山杜鹃以一种坚韧不拔的姿态悄然绽放,或紫或白,点缀在雪山脚下。
在这片被自然偏爱的土地上,四季更迭,花开花落,每一季都以花为引,绘就着独属于云南的四季诗篇。
二
中国鲜切花,七成出自云南
一枝枝鲜花不仅串联起云岭大地四季美景,更铺就了芬芳的“鲜花经济”产业之路。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丰富的花卉种质资源,让云南一年四季鲜花不断。据估算,截至2024年底,云南全省花卉种植面积稳定在195万亩左右,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35万亩,鲜切花产量206亿枝,鲜切花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每天上市117类、1600多个品种,连接着全国各地的花农花商——全国近七成鲜切花在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斗南花卉市场进行交易。
昆明斗南花卉市场人头攒动,玫瑰、百合、郁金香等花卉备受消费者喜爱。云新闻记者 陈飞 摄
春节假期,斗南花市通过“鲜花+文旅”吸引游客35万人次,同比增长27%。斗南花卉市场逐渐变成一个集“花卉+农业创意+文化创意+旅游创意融合发展”的国际花卉产业园区。
近年来,云南不断延伸鲜花产业链,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昆明晋宁区成为全国鲜切花重要产区,楚雄彝族自治州形成规模化、集群化花卉种植区。云南正在打造“云花”品牌,连续5年举办“10大名品”和“10强企业”“20佳创新企业”评选表彰,多彩“云花”受到新生代消费者青睐,成为“浪漫经济”的有力支撑。
一手抓国外引进,一手抓自主培育,云南通过科研院所+创新企业,打造中国花卉新品种研发的创新高地。如今,全球约1/3的观赏类花卉种质资源来源于云南,截至2024年底,云南全省申请新品种1100余个,获得国家授权800余个,品种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一。
为持续巩固“云花”优势,云南印发《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全面提高云南花卉产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推动云南由花卉产业大省向花卉产业强省迈进。
彩云之南,“鲜花经济”美丽绽放,芳香四溢。
三
以花为笔,绘就乡村振兴与幸福生活
云南的鲜花,不只是自然的绮丽馈赠,更是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近年来,云南大力推进花卉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持续深化产业变革,强化精品意识,以科技赋能、品牌塑魂、市场为翼,让花卉产业这股“金色引擎”释放出更磅礴的力量。
在层峦叠翠的滇中腹地,一场以花为媒的产业变革正悄然兴起。
昆明市晋宁区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着力发展“一朵花”经济,延长产业链条,推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昔日的矿业小城,变身花海飘香、乐业宜居的生态绿城。
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通过创新实施林下花卉种植模式,破解土地制约、重构利益联结、延伸产业链条,让“美丽经济”在绿水青山间绽放异彩。截至目前,全县发展林下花卉种植5000亩,实现产值4000万元,带动2897户农户户均增收2071元,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从田间一朵朵油菜花出发,曲靖市罗平县不断做大“赏花经济”,推出小火车、山地越野车、直升机等观光项目,同时,开展民族节庆展演、康养休闲度假、农耕文化研学等活动,形成“花海+运动”“花海+科技”“花海+艺术”等复合旅游体验。
每年1月至3月,来自全国各地的养蜂人会带着上万群蜜蜂到罗平春繁、饲养,一些本地的蜂农也成立合作社抱团发展。据了解,2024年当地养蜂5箱以上的蜂农超1000户,蜂蜜年产量2000多吨,产值超过2亿元。此外,还研发出了蜂胶、蜂王浆、蜂花粉、蜂蜡等产品。
“一朵花”,带火了乡村振兴、带动了农民富裕。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云南发生。
四
以花为食,烹出诗意烟火生活
在云南,花卉不只是装点山川的美景,更是走上餐桌的独特美食。丰富的花卉资源,造就了云南人花样百出的丰盛菜式。
云南可食用花卉多达300种,“春日食花”是云南的一大传统。走进云南的各大农贸市场,扑面而来的是春花上市热潮。
金雀花的金黄、棠梨花的洁白、苦刺花的淡雅、白花的清新以及香椿的浓郁香气,共同勾勒出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为了让更多省外游客了解云南的春菜,不少摊主还打出标牌,不仅注明各种山花野菜的名称叫法,还推荐烹饪方式。
春日限定鲜花过桥米线。个旧市融媒体中心 供图
这种代入感让游人难以抵挡云南春味的诱惑,“来云南吃花”成为外地游人的美好体验。春日“美丽经济”催生季节性消费热潮,也将让云南“舌尖上的春天”持续增色。
在云南,“吃花”的方式很多,蒸、炒、炸、煮、凉拌、涮,每一种做法都能将花的美味发挥得淋漓尽致。炒玉荷花、金雀花煎鸡蛋、绿肥花煎鸡蛋、棠梨花炒腊肉、大白花炒蚕豆米、芋头花炒茄子、海菜花芋头汤、石榴花炒腊肉……独特的“吃花”文化,完美诠释着“有一种叫云南的浪漫生活”。
昆明斗南花市成为省外游人打卡目的地。王毅 摄
旅居云南,始于山水,归于烟火
赏烂漫繁花,品特色美食
找寻专属于自己的美好与惬意
生活自然也会如花儿一般绚烂
“像花儿一样美的生活”
欢迎大家都来体验
云南日报-云新闻出品
策划:谢炜
统筹:张海燕
云南日报-云新闻编辑:谢炜 张海燕 郭星余 徐嵩钦
美编:李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