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重庆考察调研、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审议,为重庆发展把脉定向,强调“努力在推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带动作用、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指出“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牢记嘱托,不断奋进。重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发力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通道、平台、要素等为支撑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理念打造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奋力书写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新篇章。
重庆城市景观(2022年7月14日摄,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转型升级,努力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支撑作用
2016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果园港考察调研,叮嘱“把港口建设好、管理好、运营好,以一流的设施、一流的技术、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服务好,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好,为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好”。
近年来,果园港着力打造绿色智能港口、完善多式联运、拓展口岸功能,已从传统内河港口,升级为长江上游联通全球的“中转站”。数据显示,2021年,果园港货物总吞吐量2087.1万吨,同比增长40.6%;集装箱量、商品滚装车发运量等多项经济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
陆海新通道长江-中南半岛国际联运班列(中国果园港-老挝万象-缅甸仰光)从重庆果园港发出(2022年4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果园港的一系列变化,是重庆努力对西部地区发挥支撑作用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智能产业并着重为传统产业植入“智能因子”,从老工业基地向创新之城迈进,并努力向西部地区释放“外溢效应”。
渝北区前沿科技城内,“智汇园”项目建成后,将形成5000万台以上的智能手机年产能;与此同时,一款由长安汽车主导,联合华为、宁德时代共同推出的电动汽车亮相今年的重庆车展,并计划在年底大规模交付。
电子信息和汽车制造,作为重庆的两大传统支柱产业,正提档升级:电子信息产业从以代工为主,向“芯屏器核网”“云联数算用”全面拓展;汽车制造从以汽摩整车及零部件为主,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跃升”。2021年,高技术和战略性新兴制造业占重庆规上工业增加值的近一半。
重庆的转型发展,也为西部地区带来更多机遇。标识解析是工业互联网的基础共性支撑技术。2018年底,重庆顶级节点上线,并为西部地区工业互联网赋能。日前该节点已服务四川、贵州、云南等西部9个省区市,接入企业节点2708个,其标识解析体系深度应用于汽车、医疗器械等19个行业。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强调,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由此,重庆和成都这对西南“双子星”城市,开启了全面合作的新征程,共同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
据统计,2021年,川渝推进实施合作共建重大项目67个;2022年,两地又推出了160个重大项目合作清单,总投资超2万亿元。在重大项目带动下,成渝地区基础设施“一张网”越织越密,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科技创新合作日益深化,对西部地区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强。
敢于先行先试,努力构建对外开放新局面
2019年4月中旬,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要加大创新支持力度,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近年来,重庆在陆上贸易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促成了跨国海关协调机制,研发出控温集装箱、海关和铁路共用的“关铁通”电子锁,开出第一单“铁路提单国际信用证”……
满载着电子产品、机械零件、日用百货等货物的中欧班列(重庆)第10000列列车从重庆团结村中心站驶出(2022年6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中欧班列成功运行后,重庆又开通了“渝桂新”南向通道。这条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所承载的货物流向107个国家和地区的319个港口,涵盖640多种产品。
当互联网与生活的关联愈加加深,直播开始逐步常态化,而直播间的口号式、套路化的直播带货模式已经不足以让用户动心,我们对于直播还能够有什么样的期待?
8月6日,央视网推出的全民生活分享直播综艺《生活向上》首期上线,月亮姐姐、徐梦桃、杜海涛、姜振宇、花花凯凯、高秋梓、阿时等嘉宾,一起在七夕节点“探”恋爱,分享生活好物。节目以话题探讨和综艺模式为基础,发挥直播形态优势,打通用户体验、内容、营销等多个链条,探索“直播+综艺+带货”新模式。
不再只是“买买买”
直播与内容碰撞下的直播形态升级
提起直播,用户们的印象大多还是停留在主播在堆积如山的货品前,不停地描述着产品的用途,重复着链接号和价格。如此的形式让“直播”收获了大量的关注,也奠定了其带货功能的用户认知。但是当大量直播间开启“卖场”模式,用户对单纯以售卖为目的的直播难免产生疲惫感。
“直播”不是等于“带货”,除了为用户提供货品外,还应当发挥直播优势,为用户带来内容价值、情绪价值和陪伴价值,同时创造出正向的社会价值。央视网敏感地捕捉到用户的需求变化,打造了《生活向上》这档全民生活分享直播综艺。
打开直播间,嘉宾们在一片露营风的场景里真诚交谈。露营是时下流行的生活休闲方式,设置如此的情境,可以透过屏幕有效让用户有沉浸式的体验,在直播中,综艺环节和内容探讨仍占据绝对比重。第一期主题为:一起“探”恋爱,嘉宾们分享着关于生活和爱情的故事,爱情到底应当为我们提供怎样的价值,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爱情,又怎样才能让生活更有滋味、找到生活中的浪漫等等。聊到爱情和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时,徐梦桃分享了属于自己的“幸运日”,她说,2月14日对她来说是一个比情人节更特别的日子,第一个世界冠军、第一枚奥运金牌、甚至丈夫的第一次告白都在这一天发生。在这一天,她并不只是与爱人庆祝,而是自己会做一些特别的事情,为生活创造一些美好的重音。
节目告别了传统直播带货的售卖方式,而是将商品融入到生活的情境中,在合理的情境下分享生活好物,构建向上的生活方式。例如徐梦桃说自己收到的浪漫礼物很多都是对方的手工作品,或者为自己做的小事;杜海涛分享了刻着自己和爱人名字的手工篆刻杯等。
但生活并不只是有物品支撑的,向上的生活是基于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享受生活的方式。用户们来到《生活向上》,可以借鉴他人的美好生活方式,既有生活的方法论,又有美好生活的物质承载,一站式获得向上的生活。
直播还适时插入了抽奖环节和乐活市集,激励用户参与,有效提升内容的转化率,为向上生活提供物质承载。《生活向上》将节庆、情感、情景、体验深度打通,利用内容、综艺设置和直播的碰撞,形成强内容、强转化的新直播模式,形成更具可看性、多元性的观看体验,完成对于生活理念的深度种草。
抚慰时代情绪
趣味内容与深度观点碰撞下的直播内涵升级
用户涌入直播间,不只是满足购物欲,也需要精神的陪伴和满足。《生活向上》不仅是物质向上,同时也在追求精神向上。爱情永远伴随着困惑。在首期节目里,节目聚焦时下年轻人普遍关注和亟待解惑的问题,例如悦己行为、恋爱模式、婚恋焦虑、爱情保鲜指南等。通过分享嘉宾们的经历,和从心理学、社会学角度的专业分析,帮助年轻用户解答疑虑,抚慰时代情绪。这些有深度社会议题的加入,让带货直播的精神内核升级。
除了深度观点外,节目中还加入了许多知识型内容。例如阿时在节目里分享了很多我国古代的风物人情。例如宋代的婚俗科普,结婚时的凤冠霞帔到底是什么,古代女人定情时带的金钏是什么样子,马面裙上兼具文化性和美感的纹饰等。
直播更多的时刻充满着欢声笑语,全场因为单身被重点关注的高秋梓,在一片恋爱人士中分享着自己即便单身依然可以保持快乐、制造浪漫的方法;花花分享了凯凯如何通过重复自己的话语,表达关注,减少两人之间的生活摩擦……整个直播过程笑点密集,节奏流畅,观众在快乐中获取了很多爱的知识,习得向上生活的妙招,让直播内容实现丰富度和深度的双升级。
央视网开辟新赛道
一次对于直播行业的全新启示
《生活向上》是央视网对于“直播+”赛道的全新探索与开拓,首场直播全网播放量近420万,总观看人数超过百万,全网包揽话题热搜总计32个。近年来,央视网作为央视的新媒体代表平台,不断探索着全新的媒介形式。央视网既有着央视权威的媒体品牌,同时沉淀了诸如“人生三部曲”等深受年轻人喜欢、叫好又叫座的破圈作品,一直在做着内容精品和时代爆款的融合尝试。
直播行业在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也出现了许多乱象。央视网以《生活向上》这样的直播综艺,由央视网选保障选品质量,探索综艺节目与直播带货的全新联动模式。它打破了个体主播的内容制作局限,充分发挥了媒体制作优势和内容生产优势,让用户在直播情境中能够看到更加全面、有深度、有趣味、精心制作的内容。
在《生活向上》之前,央视网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直播赛道经验。2020年5月开始上线的《人人都爱中国造》,就是以“国货”为突破点的创新直播探索,使用了企业专场、超级探厂、高端访谈等全新的直播带货模式,为优秀国货品牌的发展赋能与助力。到目前为止,已经促进销售额27.67亿元,帮助推广中国制造,带动经济发展,实现集合式国货品牌效应。
直播赛道已经走到了变化的拐点,央视网不断进行“直播+”新模式的实验,是在探索直播能够承载的内容力、影响力和服务力,真正让内容和媒介为用户服务,实现了平台、内容和用户的三赢。(文/喜力) 重庆不仅参与构建国际物流大通道,还依托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等,汇聚全球各类开放要素,做大做强开放平台。据统计,2021年,世界500强企业有312家入驻重庆,较2012年增加了近100家。
在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利用设备对芯片进行贴片作业(2022年4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伟 摄
在通道和平台的“双轮驱动”下,重庆汇聚全球消费资源,激发市民消费潜力,在全国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日前,一列载有207台汽车的国际班列从重庆鱼嘴站驶出,经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出境,最终将抵达莫斯科。如今,重庆的中欧班列“连点成线”“织线成网”,通达欧洲23个国家的180个城市,运输货品5万余种。
在渝中区陆海新通道国际消费中心内,来自23个国家的上万种特色产品受到消费者喜爱;在江北区观音桥商圈,总投资700亿元的重点项目启动建设;九街、十八梯、白象街、戴家巷等一批消费新地标崛起…